参加工作已经21年,跟随各种组织参与的各种社会服务工作也已经很多,自己主持的一项公益活动也坚持了21年之久,但我对于什么是社会服务工作依然懵懵懂懂,有时,自己思来想去,感觉那不就是一项一项的公益活动、慈善项目、好人好事吗?
心怀着这个问题,11月17日走进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开始接受一周的关于社会服务工作的培训学习。在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讲课,以及8个民主党派代表的发言后,的确令我对什么是社会服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形式、理论创新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
以往一说到社会服务,脑子里马上蹦出慰问捐赠、义务咨询等组合词汇,对象不外乎是老弱病残幼。说大了,这是公益活动,说小了,也就是个好人好事。为什么?因为我一直没有认清社会服务的职责。
社会服务就是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这是我们每个民主党派都能履行的职责,它的核心,简单地说,就是稳定社会。在这个高度和层次上,我们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慰问捐赠、义务咨询了。当然,社会服务工作最终的体现形式依然可以是慰问捐赠和义务咨询。
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社会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也是从前辈那里学习了形式,然后去做的。创新的确困难。本次学习这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王琳主委指出,创新来自于对民主党派自身优势的认识。8个民主党派汇聚了社会上各领域的精英,并且各自有领域侧重,这就形成了民主党派独特的优势:人才荟萃、联系广泛。如果几个党派联合,就能有意想不到的创新出现。比如,原来简简单单的慰问捐赠,几个党派联合起来,重新聚焦切入点、立脚点,就会出现一个不同以往的慰问捐赠活动。
从表面到深入
拿我以前参加的社会服务工作举例:我们去过儿童福利院,去过打工子弟小学,去过接收汶川地震孤儿的幼儿园,去过北京市两个区的特教学校,服务的内容主要是检查牙齿、给家长以口腔卫生保健指导、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等。活动内容不能说不丰富,当时的效果也非常感人。下一次我们就会想:该去哪儿了?当所有的特殊人群都去了一遍以后,是不是该又从头再来一遍呢?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我们这仅仅是停留在了表面,不客气地说,这些都是些表面工作。
如何能够不再做表面文章,授课老师给出了清晰答案,要找规律。应该坚持各民主党派的特色;应该联手,发挥各自党派的优势;应该全面深入调研;应该紧跟政局。
还拿我们做的工作举例:如果我们确定一个特殊儿童群体,利用我们的专长,为他们提供口腔保健,我们应该更深入地调研,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以及在现有社会保障模式下他们的困境,联合相关党派,更加细致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初步探讨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乃至于最终形成一个提案提交,为北京市,甚至全国,关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口腔卫生保健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服务。这就从一个短期单独表面的项目,转变成为了一个长期系列深入的服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服务工作。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以上就是我这5天学习的一些体会。我深深地感觉到这种学习应该多多举办,常学常新,常新常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