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孙振钧,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我国着名的蚯蚓专家,现已退休。 孙振钧从事蚯蚓研究和开发利用近四十年,在蚯蚓生物学和生态学、蚯蚓高效养殖理论与技术,利用蚯蚓对土壤及环境进行生态修复、蚯蚓抗菌肽开发利用、新型蚯蚓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国际上蚯蚓研究与利用的学术泰斗和领军人物。同时,他加入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三十多年来,关心国家发展、注重社会问题,热心服务社会,围绕环境生态保护的中心,努力促成了蚯蚓产业的创建和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着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的民主与科学之精神,多次被评为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优秀社员。 艰苦的童年生活,坚定的求学之路 孙振钧生于1956年,是山东省海阳市人。他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和四个妹妹抚养长大。艰苦的童年生活,造就了孙振钧吃苦耐劳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体谅母亲,疼爱妹妹,以稚嫩的肩膀同母亲一起扛起了家庭重担。 他从小聪明好学,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后,当了民办教师。在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他有了自己的大学梦。于是,他白天给学生们教学上课,晚上为了高考而努力自学。在艰苦的家庭条件下,废寝忘食,半夜苦读。 梅花香自苦寒来。1978年,孙振钧考上了大学,并选择了离家很近的莱阳农学院。由于母亲是养猪能手,他选择了畜牧学专业。大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的同时,利用周末和春秋假,回家帮母亲干活,维持全家人的正常生活。 孙振钧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成绩优秀,一直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他坚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风校训,是大学老师和同学们交口称赞的优秀学生。大学毕业时,品学兼优的他深得老师的欣赏和喜爱,在恩师的力主和帮助下留校任教,成就了他大学教师的崇高职业。 继续深造,开启蚯蚓研究事业 1986年,孙振钧开始攻读山东大学生物系动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学位,开启了蚯蚓研究之路。在我国着名动物生态学家卢浩泉教授指导下,孙振钧完成了《胶东半岛动物资源研究》硕士论文,该论文获1989年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着作类)。 1988年,孙振钧向山东省申请了“库区蚯蚓高产养殖技术与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从此开始了蚯蚓研究的事业。他在之后的科研项目中,通过对人工控制条件下和自然状态条件下蚯蚓的生活规律、繁殖习性等详细观察和比较研究,逐步搞清了人工养殖条件下蚯蚓种群特征和空间分布类型。首次揭示了人工饵料养殖条件下蚯蚓的“S”型生长发育规律。提出并证明了利用环境因子(温湿度和PH值)定向促进蚯蚓快速繁殖和增重的假设和方法。创立了种蚓、生产蚓分开养殖,全进全出,连接作业养殖工艺。创立了蚯蚓人工养殖理论和系列技术。解决了蚯蚓养殖中产量低、生产不连续和人工床养殖蚯蚓多代“同堂”、分离难、种群退化严重等国际难题。 1992-1995年,孙振钧获得国家留学资助,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NOVI SAD)大学攻读博士,师从S.萨维奇教授,对蚯蚓的生物学、生态学、营养学、酶学特性及在动物营养中的特殊作用进行了更系统的研究,完成了博士论文《蚯蚓(Eisenia fetida)生态、生产和在动物饲养中的营养评价》,经校方推荐由南斯拉夫“Domlntijan”出版社以专着形式出版发行。书名为《Earthworm Production and Nutritive Value》。 在留学期间,他参与了该校农学院与生物学院主持的欧共体科研项目,注重畜牧-生态-生物的结合,结合动植物营养生态和环境生物学等方面研究积累,用生物生态工程原理与方法,巧妙地把植物生产、动物养殖、废弃物转化结合起来,提出了综合养殖生态工程理论与设计技术,并于1993年出版了《综合养殖生态工程》(山东大学出版社)专着,2000年合作编着出版了《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国内首创并发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1995年留学回国后,孙振钧到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在着名农业生态学家辛德惠院士的指导下,把农业生态学和蚯蚓研究结合起来。他从蚯蚓的抗病机理入手,研究蚯蚓粪对降低植物病害的作用,探求蚯蚓不生病的机理,研究蚯蚓的抗病、解毒与环境适应性。他首次提出并验证了蚯蚓的抗病性理论,相继研发出6种蚯蚓抗菌肽,获多项国家专利。 1998-2000年期间,受美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局资助,孙振钧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与国际着名的蚯蚓专家Clive Edwards教授进行合作研究,合作期间他对Clive Edwards教授的蚯蚓反应器技术进行了进一步得改进:将氨基酸-矿物元素复合体生物有机螯合技术和中国的微生态技术成功地融合与蚯蚓反应器中,生产出了符合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的高效低成本的多功能生物有机肥料。孙振钧研制的“蚯蚓反应器”,吃进去的是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吐出来的是生物有机肥,同时还可以让蚯蚓去改良被污染的土壤,可谓一举多得。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服务社会,践行九三精神 孙振钧在综合农牧生态工程、农业废弃物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蚯蚓养殖与综合利用、生态技术,家畜生态与有机畜牧业等发表了126篇学术论文,其中54篇被SCI收录;出版专着5部,获得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他在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的同时,还深入到公司、企业和政府部门,积极宣传,努力推广蚯蚓研究技术成果,结合多方力量推动蚯蚓养殖、蚯蚓保健品、蚯蚓抗病保健饲料添加剂以及多功能生物有机肥等相关产业产品的创建和发展。孙振钧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中,积极推动市场、资本与技术和产品对接,推进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孙振钧于1988年加入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如今走过了三十多年的九三之路。他五次荣获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北京市委的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突出贡献奖和优秀社员奖,两次获得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海淀区委的优秀社务干部表彰。在围绕我国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在实现国家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道路上,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蚯蚓产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展现了一位优秀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社员的风采。 孙振钧曾担任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北京市委科技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海淀区委委员,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中国农业大学第一支社主委等职务。他所在的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和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中国农业大学第一支社,年年获得上级组织的表彰。 2018年8月,孙振钧参加了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海淀区委组织的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调研,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他和专家团成员一起考察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武川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建议;到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等蚯蚓养殖企业调研,对蚯蚓养殖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还组织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天津市、山西省等蚯蚓养殖和产品研发的企业,举办了蚯蚓产业论坛,达成了组建蚯蚓养殖协会、申请养殖蚯蚓牛粪处理专项补贴等共识。2018年8月9日,在“发挥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优势,助力呼市乡村振兴”的京蒙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第二届论坛上,孙振钧作了题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与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报告,强调了利用蚯蚓技术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农业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方法和行为理念,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极大关注。 “像蚯蚓一样在科技田地上默默耕耘,以不变应万变”是孙振钧自己对四十年科研人生经验的精辟总结。退休后的孙振钧教授,依然牵挂着他所钟爱的蚯蚓事业,于2018年7月当选世界蚯蚓联盟筹委会主席。 正如2019年孙振钧接受三亚广播电视台《科技园地》采访时介绍的:蚯蚓是杂食性动物,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它的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物都吃。蚯蚓产业的延伸,并不局限于蚯蚓养殖场中的各种废弃物,而是不断向外扩展,利用蚯蚓无害化处理各种废弃物,如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生活污水污泥等,变废为宝。蚯蚓产业的再延伸,是蚯蚓产品的开发。蚯蚓产出蚯蚓粪是保湿、保水、吐气的有机肥,能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蚯蚓产业对于绿色生态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孙振钧教授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无不表现出一位蚯蚓研究专家的责任和担当。他和他的学生们都把默默耕耘的“蚯蚓精神”作为做人做事的座右铭。他的博士论文扉页上写着:“把本文献给那些像蚯蚓一样在科技田地上默默耕耘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