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教育中,幼儿园最乖的是女孩,小学学习最好的是女孩。常常有人这么安慰男孩子及其家长“等上了中学,女孩慢慢就跟不上了。”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学乃至大学跟不上的大多还是男孩子。而男人在社会和家庭站着很重要的位置,长期的失衡对于社会和家庭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尊重男性特征,重视男孩教育非常必要。 天生的性别差异使得男孩和女孩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有很大区别,他们的能力也各有千秋。从语言能力上讲,女孩的句子,会比男孩的来得更早、更长、更复杂;而空间思维能力,男孩发育得更好,因此理论上讲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会更优秀;从动作能力上讲,男孩在大运动方面领先,女孩在精细动作上占优;从玩具偏好上讲,男孩更喜欢机械性和有空间感的玩具,女孩则热衷于人的问题;从情感特征上讲,女孩更复杂,男孩更直接;从游戏方式上讲,男孩在追跑打闹中获得快乐,女孩喜欢“婆婆妈妈”的内容;从安全问题上讲,男孩的主动伤害更多;从压力的承受力上讲,男孩是“短跑选手”,女孩的持久性更强;从听觉能力上讲,女孩优于男孩,从视觉能力:男孩对于运动的物体敏感,女孩则侧重在色彩和纹理方面。但当前的教育主要是以知识输入为主,从老师到家长到人才的选拔机制都希望选择稳妥、听话、表达能力强等有利于女孩特征的人来,所以所有的教育也倾向于这个标准。实际上,学习的本身也在改变着大脑的机能发育。因为当孩子玩耍和学习的时候,相对应的脑细胞就会更加活跃且随时更新,而那些不经常使用的部分将会逐渐退化萎缩。因此,这种标准下女状元越来越多,但工作中创新甚至只是研究生野外实验,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手。 改变这种“阴盛阳衰”格局,尊重男性特征,发挥男性优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此建议如下: 一是设定正确的衡量标准,从小学开始就因人施教,不搞一刀切,尊重男孩特征,避免所有孩子都要乖的论调和考核标准。 二是关注男孩的情感,男孩需要更多的爱抚和更多的交谈,比我们想象得需要更多的身体接触。目前低龄阶段的老师都是女老师,对女孩关注较多,多余淘气的男孩子,爱抚甚至是交谈都很少,这样他们可能造成心理情感上的某些缺失。因此,需要从家庭到学校都需要给予男孩子更多的情感关注。 三是加强政策倾斜,考试制度和选拔人才上尽量兼顾男性特征,给予扬长避短的机会。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从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加大对男生的优势培训力度。 |
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