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对镇巴脱贫攻坚进行民主监督的几天里,见到了很多人,了解了许多事——遇到过身残志坚、淳朴勤劳的大叔,见到过精神矍铄、安享天年的百岁老人,也碰到过木讷少言、不想奋斗的“懒汉”……回味起来,有艰苦、辛酸,也有充实、感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同龄人,一位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吴琼。 初见吴琼,是在她的勤兴肉牛合作社。她看上去有点柔弱,穿着素色的衣服,长长的头发扎着马尾,虽然说话的声音不高,但每句话都温柔坚定。因年龄相仿,和她交流,就像是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在聊天。交谈中,得知她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浙江杭州的一家知名服装企业,担任服装版样师,很喜欢时装的她可以说是如愿以偿。有人毕生的心愿就是走出大山,为什么她要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到山里?谈及回来的原因,她说,一是父母亲年龄大了,心疼他们建厂的艰辛;二是作为年轻人,希望把外面新的思想和观念带回来,发展现代农业。吴琼认为“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怀着“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愿望,她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镇292户贫困户入社,带动贫困户增收。 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1月,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期初的40头存栏,到目前年存量达到270头。她一边与其他镇村干部一起爬山涉水入户走访调查摸底,同时抽时间学习先进养牛技术和相关知识,她坚持和工人师傅同吃同住,奋战在牛场一线。她说每天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看书,二是处理好村务,三是与工人一起打扫牛粪和打草、踩草等养殖日常事务。每每秋收的季节,她的胳膊和腿上到处都是玉米叶、饲草划割的伤口。 为打消老百姓发展肉牛养殖的顾虑,她承诺提供带资入社分红、集中、散养三种方式,不仅自己承担风险保证收益分成,还免费提供青贮草料技术、防疫知识、繁育技术和回收销售等。针对没有能力喂养良种母牛的贫困户,她又以分喂的方式,跟贫困户签订协议,母牛放养殖厂里统一喂养,每当产一个小仔,给贫困户分得两千元的红利,母牛的所有权还归贫困户。 几年来,看似柔弱的吴琼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2015年成功带动33户贫困户养殖良种母牛66头;2016年带动了193户贫困户养殖良种母牛226头,实现了户均年增收4000元的目标;2017年以“贫困户带资入社入股分红”的模式带动100户贫困户,共入股合作了80万元,初期分红达4.8万元,使“农民”成为“股民”。她带动社员及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脱贫增收“三促进”,这种做法在全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其合作方式也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县委组织部专门授予了“吴琼·大学生创业示范工作室”,合作社还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合作社”。 在几天的调研中,我深深感觉到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大产业支撑带动,几乎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外出务工一人,脱贫致富一家”,不少家庭是基于打工脱贫,但外出打工绝对不能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尤其在走访中,我们见到了不止一人因外出打工受伤甚至致残,再度陷入贫困的境地,这种因伤返贫的场景让人格外痛心!外出打工者背负了社会高速发展的风险,是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如何能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更好的安居乐业?实现有效脱贫的重点之一在于产业,没有农村地区的产业振兴,就没有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符合发展的产业支撑,便难以形成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可以说,在当地发展产业就是发展“造血”能力。 期待着更多吴琼的出现!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在家乡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