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记载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不可复制的民族珍贵文化财富,传递着民族血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具有中国特色美好家园的重要基石。然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农业生产和特色民居等不断被湮没,全市11个区县目前拥有52个保存相对较好的传统村落,其中密云古北口村、怀柔大水峪村等村落被列为传统村落名单进行保护,但还有村落建筑、环境等未得到较好的保护,不仅使得宝贵文化流逝,同时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为此,建议: 一是要弘扬“乡愁文化”价值,文脉延续方法保护,提高归属感。传统村落的重要情感源头是对乡土的记忆,对故土的留恋,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乡土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对传统村落保护时有关部门要加大乡村的本土特征保护,体现各自村落特点以及人文情怀,挖掘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梳理好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构建和谐家园。 二是要把握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平衡,盘活村落现状。新的发展是必然的,但传统村落的保护也是必要的。保护与更新中应重视村落格局肌理、空间尺度、文物古迹、名木古树、传统工艺等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保护,建立传统村落基本信息档案,加大环境整治,依托现有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明确保护对象以及发展方向,适度优化村落发展秩序,引进企业、专家进村恢复乡土环境以及提高农村公共服务领域,达到保护与发展平衡。 三是要因地制宜,探索多种保护传承模式。结合村落的实际现状及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将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与民居、传统农业等结合起来,建立多元保护传承模式,对文化场景延续以及再创,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体现村落的差异性,防止模式化发展,在更新设计的同时产生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