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

        关于完善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的建议
        来源: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中央财经大学支社 辛自强  日期:2016-05-20  浏览次数:

        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

        今年4月下旬开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正在全国拉开帷幕,各高校都纷纷参与进来,接受评估,并期盼着学科排名的提升。

        学科评估是引导各高校学科建设的指挥棒,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讲,开展学科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本次评估,教育部学位中心编制了各学科A类期刊目录,试图兼顾国内与国外期刊的平衡,扭转学术界对中文(或母语)期刊成果的忽视。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全国性学科评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第一,全国“一刀切”的评估指标体系,不利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利于占大多数的、在全国处于中等和较低位次高校的发展。由于教育部学位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虽然本次评估名义上是“自愿参评”,但每个高校都很难置身事外。这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参评的全国同一学科高校采用同一评估指标体系,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容易抹杀特色,导致办学的趋同,加剧各高校同一学科的同质化竞争,难以体现学生培养的特色,不利于学科的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评估后的“全国学科名次排位”会导致经费投入、报考生源、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向位次较高的高校集中,而造成更多的中低位次的高校陷入生存和发展窘境。简言之,这种“排排座、吃果果”的全国学科排名,可能会成就极少数高校而伤害大多数高校,最终在总体上损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第二,目前的评估方案,没有充分考虑学科均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所制定的各学科A类期刊数量非常不均衡。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A类期刊有83种(国内2种,国外81种);哲学期刊37种(国内19种、国外18种);公共管理期刊25种(国内14种、国外11种);心理学期刊10种(国内2种、国外8种);民族学期刊6种(国内3种、国外3种);统计学期刊5种(国内1种、国外4种)。这种A类期刊的认定,也会影响各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各学科的A类期刊数量如此悬殊,势必会破坏高校内部原有的学科发展生态,给期刊数量较少的学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简单化地假定A类期刊比其他期刊更好,也造成了同学科期刊的“三六九等”,损害期刊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

        第三,对外部评估的强调,严重损害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内在工作热情。以往大量研究证明,工作业绩,特别是科学创新的真正促进因素应该是人们的内在动机,包括科学好奇心、探究精神和职业理想。然而,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对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过多的外部评估和检查,名目繁多的人才项目或称号,是高校教师无法安心教学和科研的最大外部刺激因素。对外部名利的追逐,让人无法安心本质工作。虽然通过评估和人才的认定激励了少数人,但破坏了科研生态环境,抑制了更多人固有的职业兴趣和理想。其长远结果是,“得少”而“失多”。实际上,几乎所有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都是怀着职业兴趣和理想进入这一行业的,只要保护好这种内发的热情,就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发展和科研进步。少用外部诱因(名和利)刺激他们,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鉴于这种自上而下的外部评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不得不进行,则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不对外公布全国学科评估排名。“排名”并非评估的真正用意,评估是为了发现问题,引领方向。建议只为各高校提供评估的诊断性报告,为将来学科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而不公布学科排名。

        第二,取消A类期刊列表,由各学科评估专家来评判学术成果的优劣,发挥学术共同体内在规范的作用,而非强化外部行政力量对高校和学科发展的干预。

        第三,降低评估工作的调门和约束性,让高校真正“自愿”参评,包括不参评。

        总之,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本质不是高校行政级别问题,而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问题,核心是减少对高校的外部行政干预,尊重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高校教师的内在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鉴于此,国家应该立即纠正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中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