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大大小小的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互联网上的信息泄露更是不在少数。2015年10月31日考研报名结束后不久,网络上就公然出售考生信息。记者以购买者身份与信息发布者取得联系后,对方称:“打包出售全部名单(包括手机号码、毕业学校等)只要15000元,保真,物美价廉。”而同时,积极备考的考生也总能收到各种据说能提供内部消息等敲诈短信和电话。 危害:若这种事情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不能被政府行政部门进行法律制裁,群众被骗受害的机率将大大增大,着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建议: 1. 加快立法,加强执法,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符合世界潮流的。 2. 此类信息安全事件不适用“民不告、官不究”。执法部门应主动介入、积极调查并追责,而不是非要等到立案以后才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