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在部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试点并逐年扩大到全国范围,1993 而与之相比较,我国公共卫生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公共卫生医师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从20世纪人类健康的进步和2003年非典危机的爆发,到近年的禽流感疫情、H9N7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无不突现出公共卫生的重要性。眼下,旧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解决,而新的公共问题层出不穷,急需一批专业过硬的公共卫生医师队伍。公共卫生对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贡献。 2011年2月,北京卫生局率先在全国启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试点培训,但该培训仅限于分配在北京市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卫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种培训为期三年,市卫计委仅为每位待培公共卫生医师每年仅拨付7000元培训费。 4年过去了,北京的此项工作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规范化培训后返回工作单位的学员因快速地熟悉和掌握了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基本技能,能较好地独立承担起相应的专业工作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但忧的是该培训工作在财政支持力度、培训覆盖面、用人单位选送态度、培训基地的建设、代教老师的素质及待遇,等等方面都与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较大的差别。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将全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大纲及培训制度等等政策的制订交由中国疾控中心负责,而中国疾控中心某科室从多年前就开始酝酿,且很自豪地对外宣称正在调研并为此已召开过二十多次专题会议,但多年过去了,不知还需要酝酿多久就是迟迟拿不出政策来。 公共卫生医师总数连临床住院医师总人数零头都不到,而在全国临床住院医师已开展多年全员培训的的背景下,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迟迟不能启动,应该不是资金的困扰,是有关部门重治轻防的偏见在作祟。 意见和建议 1、尽快启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至少应享受与“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样的财政保障,保证其顺利进行。 2、尽快出台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将新上岗的各学历公共卫生医师都纳入规范化培训范畴; 3、制订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培训基地的审批及淘汰制度并严格执行。 4、实行代教老师聘任制,为符合条件的基地老师发放代教聘书并定期组织培训。 5、各基地要加强待培公共卫生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最大限度保证培训效果,有效提升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转能力,早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各级公共卫生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