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发展和振兴足球,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实现我国的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足球成绩并不乐观,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几乎在所有国际重大赛事中遭遇滑铁卢。中国足球要腾飞,首先要解决足球人口问题,这应该是解决中国足球问题最根本的途径,而扩大足球人口的重点在校园,足球崛起要从娃娃抓起。不要说跟几个老牌足球劲旅相比,我们跟同是亚洲的日本相比,在足球领域都有巨大差异。目前,日本的人口总共约1.3亿,拥有100万注册青少年球员,但是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人口还不到1万,而中国却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日本的校园足球发展迅猛。 2015年,校园足球活动受到中央领导持续、高度的关注与指导,特别是《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推出,使得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教育、体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开展校园足球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是振兴中国足球,夯实足球社会基础,推进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 虽然党和国家给予校园足球大力扶持,但是在校园足球的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校足球课程开设率较低;专业足球课程的师资水平不足,教学内容成人化,不符合青少年足球训练的要求;学校领导和家长对于开展校园足球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加大足球教育的专项拨款,改善校园足球的活动基础条件(场地设施、器材装备、师资培训等),并设置监督部门,保证足球拨款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不被挪用及占用,保障校园足球产业健康均衡的发展。有地方踢球,足球人口才会真正增多,足球水平才能提升,而这恰是中国足球最大的短板。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域具有不同的经济状况与人文习俗,各省市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指导方案,满足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多重要求。 3.主流媒体带头宣传,使全社会对校园足球产业给予更多关注,吸引社会资金注入,和政府拨款一起用来发展足球教育。由教育委员会和体育局等部门牵头主办各类青少年选拔赛,成立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开展各级足球联赛,推动校内外的足球热潮。 4.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更新足球教育理念,提高认知水平,不要将足球教育停留在书本上,也不要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要让学生们真正的在操场上练起来。 5.完善组织管理,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家长及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相关职能部门与社会共同参与,建立以表彰和激励为主导方向的惩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每年年末由教委组织足球专业人士对学校的足球课程进行抽查,对于弄虚作假没有真正进行足球课程的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惩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