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 :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农业部门只能从源头对农产品的质量把关,工商部门只管生产经营资格、商务部门(地方即工商部门)只管流通环节、质监部门只负责食品生产中出现的质量标准问题。缺乏强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监管模式的产物,政府一手抓,却无法抓好。多个部门分头管理从而产生交叉重叠式监管而形成监管缺位,造成监管定位模糊。由于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时间不长,目前配套法规、规章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历史沉疴、行业利益、交叉繁琐的行政程序造成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后。 消费者食品安全观念落后。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键全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订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质量标准健全的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顺利推行的保障。 第二, 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完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通过定时发布食品市场检测等信息,及时通报不合格食品的召回信息,使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让不安全的食品没有市场。 第三, 对食品安全问题要“零容忍”,不给任何违法者逃脱监管和惩罚的侥幸心理和可能,才能最大程度地震慑作奸犯科者,给老百姓以信心。 第四,建立质量追溯制,就能及时发现具体出了什么问题、出在哪个环节、责任人是谁。建立主体准入制,就可以把无良无诚者排除在外、使准入者受到管束。建立网格管理制,就能有效排除监管死角、提高管理效能。建立信息共享制,则不但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合作,也能敦促食品生产企业“他人亡羊我补牢”。 第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