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但是现在社会中,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治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样如此。只有认真分析看病难问题的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总体上仍然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3%。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医疗费用缺乏分担机制。此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我国总体卫生资源不足,配置还不合理,本应为“金字塔”结构的医疗卫生体系,在我国却呈现为“倒金字塔”型:70%左右的卫生资源在城市,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广大农村只拥有30%左右的卫生资源。还有,公立医院趋利化。目前,我国71%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80%以上。由于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导致医院和医务人员忽视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应用,倾向于开大处方,争相使用大型设备,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致使医疗费用大幅攀升,还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我国剖腹产比例远高于正常水平,抗生素滥用情况十分严重,就是这种机制带来的后果。加之一些医院就医流程缺乏人性化设计,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存在“冷、硬、顶、拖、推”等现象,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不能共享,恶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强化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 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要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国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室,并配备必备医疗设备设施,改善就医条件和环境。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第二,要加快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调整和配置资源,既要将现有的一批小医院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总之,要构建一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协调有序的运转机制。目前,大医院业务量的80%是可以在基层解决的。平均来说,看同样的疾病,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成本高30%。要科学界定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市、区、县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提高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以及专科服务,国家和省级医院则主要把精力用于提升医疗技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医学创新能力、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上。通过在基层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引导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
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