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八•一二大爆炸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如此巨大,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危化品爆炸,所导致的破坏可能会持续多年,甚至数十年。国安委要求“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整治,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刻整改”。痛定思痛、突击排查,纵然可以消除一时的隐患。但是,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的细节,不能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类似悲剧难免会再重演。敢问如果危化品从生产车间出来就先天不足,譬如放置可挥发易燃液体的玻璃瓶内盖松动,外盖也被一拧就脱,这种危险就存在于液体挥发的无形之中,靠安全大检查是查不出来的。 以往的经验表明,外部的风险排查能够发现的大多是已经显现的安全问题,却很难发现无形之中的安全隐患。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针对危化品的管理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危化品生产行业自律 (1)现在从互联网上就可以购买硝酸钾、高氯酸钾等化学试剂,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2)从生产环节消除安全隐患,需要提高生产者的行业自律。譬如在上文提到的瓶盖那样的小问题,在英美等国的实验室里就没有遇到,其化学试剂储存器皿的密闭性远远优于我国的类似产品。因此提高危化品行业生产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已是当务之急! 2.对化学试剂的分类管理进行全员规范化培训 在接触使用化学试剂的学校、研究机构,要把危化品以及常用的化学试剂的存放、使用,进行分类管理,开展规范化培训,并制成宣传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及科研人员的手中。将规范化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执行,让全体工作人员真正成为安全管理的主人翁,时时自查,而不是仅仅作为被检查的对象! 3.定期开展人口密集区域全体人员的防爆防火逃生演练 如果爆炸事件发生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也许我们不会像现在这么痛心,因为看起来爆炸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当每个人都认为灾难离我们很远之时,其实灾难就更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每一个公民都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需要从工厂、大学、研究所做起。 我在英国利兹大学访问期间,利兹大学实验楼每个月都会不定期的多次拉响防爆警报。听到警报声,不论试验进行到哪一步,研究人员和学生们都会放置好实验材料,有序的从楼上撤离到安全疏散区域。第一次,我感到好笑;第二次,我感到他们对安全的重视;第三次,我感到这样做的重要意义,那就是居安思危。 中国人口众多,尤其北京更是人口稠密,空间狭小,那么在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办公场所定期开展全体人员的防爆防火逃生演练是当务之急的,以备不虞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