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在环境治理、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都有所动作。还有一个不要被忽略的行业,就是文化演出领域的一体化发展也应同步考虑。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当太平盛世之时,对不同形式的文艺、戏曲等需求就会加大。京津冀“三地”的各个院、团改革已经进入落实阶段,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又给予了新的机遇。纵观“三地”目前的现实确实各有特色。北京是文化中心,就戏曲而言几个大剧种同时存在。如国家京剧院下辖几个团,北京京剧院还有几个团,还有中国评剧院、河北梆子剧院、北京曲剧团等顶级艺术团体。演出市场还算繁荣,但也有不足之处。如缺乏排练场地、无固定演出场所等。以河北梆子这一剧种为例:分为京梆子、卫梆子和直隶梆子,虽为同一剧种但音乐设计、演唱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这就需要有交流的平台,为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各个流派更需深度交流。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各流派的演出。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1、京津冀同剧种的各个流派之间需要交流,不同剧种的院、团之间也应进行交流。 2、京津冀“三地”的政府主管部门要对演出形式和场所统一规划、搭建平台。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各行当艺术家唱戏、惠及“三地”百姓。 3、至少国家顶级院、团要有自己的排练场,演出场地“三地”统一协调。 4、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为繁荣戏曲、文化事业,方便欣赏不同文艺演出形式的观众。 5、政府主导,解决各艺术演出院、团的实际困难。 6、“三地”都要建戏曲文化中心,各显特色,演出场地各个院、团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