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行医问药的行业规则是“医不扣门”,医生的医术如何,医院的水平怎样,靠的是患者的口口相传,靠的是口碑打造的品牌。医院有特色,疗效显着自然能够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印证了“优者生存”的铁律。 近期本人因痼疾股骨头坏死入院治疗感受深刻,在做了相关调查了解后对此类医院的情况做一梳理。 基本情况: 1、骨病患者数量庞大 一直以来普通民众(包括我在内)以为腰腿疼痛是很平常的病痛,忍忍就过去了,疼的厉害吃些止痛药贴付膏药,或者按摩拔个火罐缓解一下,只有遇到骨折才会到医院的骨科治疗,以致我自己腿疼几十年都没有系统治疗过。住院后在与病友的聊天中发现,不论是股骨头坏死还是其他骨病患病人数非常大,且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带着这份关注我观察了京郊的几个村子。一群坐在村口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中将近50%扶杖而行,还有弯着腰不能直立的。 带着疑问我又调查了部分城市的人群,四五十岁的在职人员70%存在颈、腰椎病,其他骨关节病也很多。并且他们的父母(城市中七八十岁的老人)患骨病的人数也很多,不少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痛苦大不说,疗效很难持久,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 我无从知道官方的准确数据,但相信随着人口老龄化患骨病的人群一定是庞大的。 2、骨病治疗费用较高 股骨头坏死及其他骨病属于致残类疾病,病程长,痊愈慢,一般几个月或几年才能治愈,因此治疗费用比较高。据了解一个病人平均每天的治疗和药费需三四百元,如此一个疗程(一般三个月)下来就要三四万元,许多患者一个疗程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据了解,现在医保每年下拨到此类医院的经费,只能满足很少人的需求。面对庞大的患病群体和如此优质的医疗资源间的矛盾,相关部门应该深入研究探索出解决途径。 3、民众对骨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政策了解不够 如前所述,普通民众对骨病的相关知识认识有限,对于骨健康与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的关系了解不够。这一方面与固有观念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医院、社会对知识普及宣传力度不够有关。 加大对民办特色专科医院支持的意义 1、由于固有观念患者似乎更信任和依赖公立大医院,从而造成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就医环境和效果都打大折扣。反之大量优质民营医院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 3、很多民营专科医院有独到的医疗技术。这些发明与发现促进了祖国医疗的发展。 解决建议: 1、目前不少民办医院都列入了医保、新农合范围,但是项目与额度尚需做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以皇城股骨头坏死专科医院为例,每年的医保76万多元仅仅能够救治950例病人,与医院现有的治疗能力还有很多差距。此外虽然现在多项治疗和药物以列入医保范围,但是该院主打特效药“承载丸”等依然需要自费,这不仅增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患者经常服用。 医疗管理部门加强引导、宣传。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多种对社会办医特别是中医的有力措施,而其中与百姓最有关联的无疑是“将社会办医的特色中药纳入医保目录范围”。民办医院也应趁此机会加大自我宣传的力度,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服务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