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嵌入在社会结构中,对于研究劳动力的流动、就业和收入差距等方面都具有特别意义。社会资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来划分,按其包含的核心内容又可定义为“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其中,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主要指个人的社会网络资本。自从Bourdieu、Coleman和Putnam等人先后提出并发展了社会资本概念以来,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尤其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 我们研究影响农户收入的社会资本因素包含了中观社区(村级)和微观家庭两个层面。村庄层面的社会资本使用村级的关系融洽程度表征。对家庭层面的社会资本,本文使用家庭间的互惠、合作规范和家庭的社会网络来表征。前者包括家庭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的送礼支出、村里亲邻帮工时间,后者包括家庭是否有在城市生活或当干部的亲戚来代表社会网络异质性,以及农户参加的经济组织种类数量。网络的异质性更能体现网络社会资本的质量,而参加的经济组织对于合作和信息互动可能有良好的作用。 我们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通过分析社会资本不平等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两个渠道——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对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古诺特尔特(Grootaert)提出的“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希望能够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分析了中观村级和微观家庭社会资本的多个维度并构建了综合指数,包含了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信任、网络和合作规范;其次,描述了社会资本在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分布,在99个分位点上进行分位数回归并首次获得了较为完整的社会资本回报率分布特征;第三,首次检验了社会资本的作用是否随着地区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减弱,并区分了市场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社会资本作用变化的不同影响。利用分位数回归减轻异常值影响,分析处理了交互项引致的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使用了不同的分组标准,结论更为稳健。 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支持该“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假说的证据,反而发现社会资本拉大了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个体和地区两个层面: (1)低收入的农户普遍存在社会资本的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问题。穷人仅仅在个别维度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比如与农业相关的传统互助规范,在其它的维度以及在社会资本综合指数上都占劣势。尽管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有显着的正向回报,但回报率呈现随收入上升而上升的趋势。 (2)低收入水平地区的农户也存在社会资本的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问题。从总体上看,贫困地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确有资本欠缺的倾向,尽管他们在个别维度上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从收入回报率来看,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和综合指数是随着地区收入上升而上升的,说明有利于富裕地区。 由于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对穷人同时存在,从而社会资本成为拉大农村贫富间收入差距的一个因素,可见它至少在中国农户的经验证据中并非“穷人的资本”,而是“富人的资本”。这与研究收入差距文献的结论是一致的,但我们对这种差距来源进行的进一步分解有利于深入地理解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缺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贫困群体,不仅缺乏社会资本,而且社会资本的回报率也不如富裕的群体。 如果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市场力量影响收入的话,那么社会资本这种非市场的力量对贫富差距的加剧更值得重视。这是我们在微观层面发现的,而在宏观管理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发现对于政府改进收入分配的中长期政策很有意义,值得引起重视。今后应该加强对改进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平等和质量差距的研究,比如可以考虑通过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等手段来改进。 beat365在线登录app_365彩票app下载不了_365bet品牌中文网注:详细的分析请见:周晔馨,“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吗?——来自中国农户收入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12年第7期,第8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