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大学生体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但有的学生依然质疑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也有的学生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作为比照的样本。为此,应正确引导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既有过去的经验需要归纳和提炼,也有当下的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首先,要重点抓好唯物史观教育。只有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发展形态及其原因,才能把制度自信建立于科学性之上。要及时、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论断,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其深刻内涵,克服个别学生以具体制度的不完善来指责甚至否定根本制度的不良倾向,形成接受改革、适应改革的理性心态。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树立制度自信提供了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明。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要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探索的事业,“摸着石头过河”必然是渐进的,不可能是完美的、最优的。要引导学生看到问题的存在与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路径,坚定克服不足的信心与勇气,不因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而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再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是经过中西方制度比较后形成的理性与成熟。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深刻理解,把自信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之上。 最后,在了解历史规律中坚定制度自信。历史事实最终说明,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和显着成就为历史的选择不断作出新的注释,展示了合乎历史规律的逻辑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回溯了过去、运用于现在,也必将指向未来。 总之,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应该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对比上下功夫,坚持用历史的变化、现实的成就、国际的比较进行教育,从而使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